110年生命教育系列微講座-活動說明
因新冠疫情影響,許多實體講座、活動停辦與延期,網路等遠距學習的需求大增,也因疫情日趨嚴峻,人心浮躁。為提倡生命的價值,落實生命教育之普及,因此發起「110年生命教育系列微講座」線上錄製活動,邀請人生閱歷豐富或生命教育相關的學者專家,分享生命教育相關議題與生命旅途中的各色風景。 本次系列微講座錄製完畢後,均上架至人文學院的youtube頻道(南華人文學院生命教育雲教室),除了本校學生與教職員外,一般大眾也能於youtube搜尋與觀看。影片分為四個單元,與頻道中的分類清單相對應:三好人生(幸福調味料)、身心靈健康(身心清湯)、因果教育(殊果甜品)與生命教育教材與教法(生命教育食譜)。 「三好人生」的單元影片內容主要與本校的三好運動: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有關。因此有印度學生-正度全英文版本的「Blaming The Others」,說明責怪他人、抱怨的可能原因,也提醒大家在抱怨時,應將心情的決定權回歸自身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;林聰明校長的「三好生命的實踐-與世界同步:接軌 SDGs 目標」,以水結晶實驗、《了凡四訓》與〈俞淨意公遇灶神記〉說明行三好與意念時時刻刻決定了人的際遇;也有與品德教育相關的影片,如林晉德理事長的「易經與孝道」,透過易經的坤卦說明孝道的重要與本意。 「身心靈健康」的單元,除了有關素食意義、社會與環境和諧這類讓身體與地球都更健康的主題,像陳劍鍠教授的「素食與佛教徒的飲食觀」、陳怡貝醫師的「醫食同源,人如其食:餐盤的力量與生命觀之轉化」,也探討各種不同的人生觀:如吳明烈教授的「良緣及兩圓」,說明愛可推己及人,小至情侶夫妻之愛,大至天地萬物之愛; 蔡長穎教授的「臨終關懷與生命饗宴」則探討臨終與死亡的議題。在身心靈健康的單元中,也收錄了關於生命故事的分享,如陳素芬館長的「勇敢追求夢想」,分享自身在中年時勇敢追夢的旅途中的點點滴滴,和林淑寬理事長的「微光中看見希望」,分享身患罕見疾病的女兒蕎蕎,從受到眾多溫暖與幫助後,開始將這份溫暖回饋給大眾的過程。 「因果教育」的單元,有楊思偉教授的「追求幸福的密碼」、釋覺明教授的「佛經之善惡業報觀」、楊濟鴻醫師的「不可思議的醫療」等說明、介紹因果的主題,也有講師親身經歷的因果故事分享,如莊嘉茵女士的「蛋的迷思」、林昀廷先生的「毛孩與我們的一段緣分」。除了有關因果的主題,本單元也從不同的角度,切入佛法與科學、生活、心境等不同面向,說明佛法不只是宗教,佛法也是科學、教育與哲學,如侯一釗教授的「淺談佛學與科學」、王欣宜教授的「依靠佛法的人生」與尤惠貞教授的「從本來無一物到應無所往而生其心」。 「生命教育理論與實務」的單元,除了從學術的角度說明生命教育,如楊思偉教授的「生命教育的定義和內涵」與李宜麟小姐的「學校生命教育評鑑指標」,也提供老師們生命教育相關的補充教材與實務運作分享,如紀潔芳教授的「如何跟孩子談死亡」、葉天喜老師的「生命教育補充教材」;最後,也從儒、釋、道三家的觀點切入生命教育的議題,例如林安梧教授的「國學經典與「生命教育」,以「儒、道、佛」為核心的詮釋」;高柏園教授的「儒家如何看待生命的意義」,從儒家的角度說明生命的意義;而溫金海先生的「一個科技人的反思:三教聖人教快樂」,更是從儒、釋、道三家,尋找生命的意義與快樂。 |